新一代標靶藥物的發展情況



一提到晚期肺癌,不少人一定認為「無得醫」。其實,此想法已過時。過去,醫生主要利用化療殺死體內快速生長的細胞如癌細胞,以控制病情,但副作用較多。隨著醫學發展,近10年,醫學界開始採用針對性的標靶治療,以藥物為標,以有特殊基因突變的腫瘤為靶,減低對正常細胞影響,亦能提高殺死腫瘤的力度。而基因測試可進一步分析腫瘤的基因特性如EGFRALK,有助於醫生分析其發病原因是否基因特變引起,從而為患者安排更有效的「個人化治療」。

醫學界發現,若腫瘤帶有EGFR基因突變受體的話,採用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如「厄洛替尼 Erlotinib」(商名﹕特羅凱 Tarceva)、「吉非替尼 Gefitinib」(商名﹕益患適 Iressa)已面世近十年,療效顯著。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延長了,有些病人更因為接受治療後腫瘤縮細了,由不能做手術變為可做手術,而且標靶治療可以同化療一齊用,令化療的療效提升一倍半至兩倍。

這類標靶藥物屬於EGFR受體抑制劑, EFG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一種存在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受體,會刺激酪胺酸激酶 Tyrosine kinase, TK)的活性,從而啟動一連串信號,指示細胞分裂及生長;假如能夠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活動,便可以阻斷癌細胞分裂同生長,從而減少或延緩癌細胞發展。

傳統的標靶藥物雖被使用多年,但其藥物作用機制及療效顯有其局限性,一來舊式標靶藥物只是暫時性「綑綁」引起癌細胞突變的受體,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脫離再次造成影響,同時它亦只能針對EGFR一個受體,其他同家族的癌細胞受體如ErbB-2ErbB-3ErbB-4則依然活躍,導致癌瘤容易復發及惡化。




直至近年有新一代的能夠廣泛堵截癌變信號的標靶藥「阿法替尼 Afatinib」(商名﹕標必達 Giotrif)推出,藥物作用機制及療效比舊式標靶藥物更全面,能夠抑制整個導致癌變的ErbB受體家族,而且此藥物與癌細胞突變的受體能永久地結合;換言之,藥物更有效地減少或延緩癌細胞的增生。

而臨床研究更顯示,用新一代標靶藥物「阿法替尼 Afatinib」作為第一線治療,能夠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時間多達6070%,反映藥物可減低死亡風險。「阿法替尼 Afatinib」的存活療效有研究數據證實,有醫學研究及文獻支持,反觀傳統的標靶藥物在存活療效方面沒有醫學研究及文獻支持,較為遜色。


另外,如肺癌細胞有EML4-ALK類別的基因重組,則須要用抗ALK的標靶藥物,如CrizotinibAlectinib和 Ceritinib等。相反,若無任何突變,則應採用化療。其中一種(Cinzorimib) 的研究發現(PROFILE 1014),患者服該藥後無惡化存活期可達一年,相較傳統化療(Cisplatin pemetrexed)的數個月多出許多。它的另一好處是通常副作用較少,且患者只須定時用藥,毋須頻頻出入醫院,方便得多,有助患者重投生活。


針對ALK EGFR 陽性的口服標靶藥物,其副作用相對於傳統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較輕,常見有皮疹、腹瀉、疲倦、胃口減退、影響視力、肝功能及酵素受影響。然而,在服用期間患者大多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質素,多點和家人和朋友享受共處的時光,對病者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