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指免疫治療可望成為繼標靶治療後另一種能有效對付癌細胞的方法,並預期這些新療法將可取代化療等舊式治療,令抗癌進入新時代。
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免疫系統,抵禦疾病入侵,但癌細胞就可以避過免疫細胞的追蹤和攻擊,繼而在身體增生及大肆破壞。而近年科學家埋首研發的免疫治療,就是利用藥物,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及對付癌細胞。
綜合網上資料,癌症免疫治療的基本理念是利用病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反應機制來抗癌。身體內的免疫細胞平日除了抵禦病毒病原菌之外,也會監察不正常的細胞活動,一旦發現癌細胞,便會啟動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嘗試摧毀,然而腫瘤內的微環境卻不利免疫細胞發揮作用,而癌症免疫治療法就是要用方法重新活化免疫細胞,令其能辨識癌細胞並有足夠能力殺死之。
根據相關臨床研究的數據,免疫療法可以令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有12個月,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則為3.7個月,而部分病人的效用尤其顯著,治療反應率達到45.2%,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更有6.3個月。(有關研究已刊載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01824)
不過,免疫治療仍在初步臨床研究階段,抗癌的效用和安全性等,還需要通過更多的研究和試驗,才能廣泛應用。現階段,專家依然把抗癌的重點放在標靶治療,相關藥物亦不斷推陳出新,療效愈來愈理想。
醫學技術進展對病人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為他們可以有更多及更有效的藥物和治療選擇,令病情受控及康復的機會大為增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